close

割裂的中国润滑油市场:涨价?促销?

Mar-04-2022

只要你是润滑油圈相关的人,一定知道,2021年3轮大的调价,分别是1月,3月和10月,而2022年,是每个月都有调价函发出,迄今,2022年润滑油调价函媒体公开的,已经有120份,这是历年来从来没有过的。

2021年润滑油调价或许还可以说是假动作,很多企业仅仅发调价函,并没有真正提价,更多是在支持、政策、返利上做文章,大家都是为了确保市场份额,不得不咬牙坚持,厂家会囤货,经销商也会囤货;但到了2022年,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,尤其是俄乌战争,更是让脆弱的石油供应体系雪上加霜,春节后,短短2个月,基础油价格就上涨了30%以上,这对基础油占比超过80%的润滑油来说,相当于成本增加了24%左右,可以说,润滑油圈里,谁都扛不住了。

四大添加剂公司调价,壳多美调价,城昆一调价,动辄是10个点,更狠的是20%点,而且,今后好几家公司还玩出了花样:调价分几个阶段,每次上调几个点,这简直是掏空榨干经销商的每一个铜板,但经销商又有什么办法呢?涨价的趋势,似乎看不到头。

经销商怕的不是什么调价,前提是能同步传递下去,往年还好,好说歹说,终端门店还能接受上调;可这两年,疫情之下,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,别说车辆保养了,很多人连房贷都供不上了,2018年2万套,2019年50万套,2020年攀升到133万套,2021年达到168万套,2022年3月底,法拍房已经有175万套,当老百姓衣食住行都难以为继时,只能缩减各方面的开支。前几年,车辆小保养还能每年2-3次,但从2019年开始,很多私家车保养频次直接降低到全年1次!几百块钱的小保养,也会讨价还价。

进场台次减少,单车保养费用下降,而房租、人工却在攀升,虽然汽车保有量不断创造新高,但汽服门店却从七八年前的80万家,减少到55万家。“吃不饱”,是润滑油产业链上每个从业者的感受,各种引流方案纷至沓来,引流来的车主很多是薅羊毛的,无数贫血的店面反而更失血;以至于润滑油圈开始流行“莆田医院”模式,话术、检测、对比、恐吓等,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车主多掏钱,变速箱油项目被玩残了,从以前的单词费用5000,到现在的几百;至于现在的“烧机油治理”,治标不治本的方法,不知道能玩多久。

流量到顶,连大厂都扛不住,进入2022年,中国润滑油行业已经不是存量市场,而是萎缩市场,连续3年,都以10%以上的速度萎缩。抢客户,保客户,成了润滑油圈内人必须做的游戏。抢客户需要有诱惑力的产品、价格、礼品;而保客户,又要尽可能的保持价格稳定,但在涨价大潮下,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
所以,我们看到了极其割裂的画面:各家润滑油企业这边发着调价通知,可在自己的网店上,却反而大张旗鼓的做促销,而价格,甚至比前两年还低,你看下他们的天猫旗舰店、京东自营店,促销花样百出,送耳机、台灯、水杯、沙滩椅、养护品、玻璃水、工具箱、剃须刀……在促销花样上,也玩出了新高度,以往,买1听机油就可以得到对应的礼品,而现在,却大都是买2听才能获得。为什么这么干?目的就是让车主一次性买够1年的量,从而锁定车主。当然,线上的产品和线下的产品并不完全一样,虽然等级、粘度相同,但标签、名字一定不同,免得被渠道、终端骂。

如此割裂的局面,最难受的是经销商:进货价长了,零售价不仅没有涨,反而下降了,如何给终端门店说批发价呢?不调价,自己没钱赚;调价,被终端骂,里外不是人。抓狂的现状,尤其是大品牌,知名度高,透明度高,价格策略更是走钢丝,挑战渠道环节的每个人。

怎么办?其实,经销商渠道商是最聪明的,他们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,那就是推出自己的品牌,这样,只要加上加工费就可以了,凭借大品牌打出来的网络,老客户怎么也会给个面子,只要质量不错,也就慢慢有了回头客,从一个城市开始,再逐步外延,甚至成为知名品牌。很多如今如日中天的民族品牌,其实都是这样操作的,龙蟠、领航、康普顿、零公里……市面上在售的润滑油品牌,目前有7万多家,你就知道,这些品牌都来自哪里了。

难道厂家就坐以待毙,当然不会,除了电商发力外,一些大厂干脆抛开渠道,直达终端,典型的是美孚的孚创,直接做连锁换油。厂家对接终端,就把渠道环节要赚取的20%以上空间,节省下来,拿出一部分给终端,就会皆大欢喜。

总结下来,如今的润滑油圈就是:涨价和促销并行,自建品牌和去渠道化并行。

我们是专业的润滑油及化工材料高科技企业

arrow_upward